一.總則 1.0.1為在預應力鋼結構設計施工中,做到技術*,安全可靠,確保質量和經濟合理,特制定本規程.
1.0.2本規程適用于房屋建筑中預應力平面與空間鋼結構的設計,制作,安裝和維護,對于有特殊要求的預應力鋼結構(含橋梁,塔桅,玻璃幕墻和采光頂等)尚應遵守各自相應專業規范,規程的要求.
1.0.3本規程遵照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規定的原則,根據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5等的一般規定,并結合國內外的研究和工程實踐成果編制而成.
二.術語和符號(略) 三.基本設計規定 1原則
3.1.1預應力鋼結構應采用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設計法,用分項系數表達式進行設計與計算.
3.1.2預應力鋼結構設計應包括施工及工程使用兩個階段進行計算.玻璃幕墻及采光頂的施工階段計算,除保證結構的強度和穩定外,尚應保證結構的幾何形狀和應力分布符合設計要求.
3.1.3預應力鋼結構的使用階段設計應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進行計算.
3.1.4玻璃幕墻和采光頂預應力索結構的正常使用極限狀態驗算包括結構變形不超過規定值和卸載索預應力不退零二種情況的驗算。
3.1.5玻璃幕墻和采光頂預應力索結構中索的預拉力應按zui低預應力度原則確定,其zui低預應力度應能保證索結構在正常使用情況的不利荷載工況作用下,其卸載索不會松弛而退出工作,即:
SGK+SPK+SWK+0.5SEK≥0
式中SGK、SPK、SWK、SEK分別為恒載、預應力、風載、水平地震荷載標準值作用下的內力反應值;其中0.5是玻璃幕墻工程技術規范規定的組合系數。
3.1.6當結構構件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設計時,應根據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的規定,分別采用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和標準組合進行計算.
3.1.7在抗震設防地區,預應力鋼結構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的規定進行抗震驗算.
3.1.8預應力鋼結構中的預應力是一種特殊的作用,其預張力的分項系數按下式計算:
γP=γG·γT
式中γG:當預應力與荷載應力等號時取1.2,異號時取1.0
γT:當預應力與荷載應力等號時取1.1,異號時取0.9
當用
預應力測力計準確計量時取1.0
3.1.9當索的預張力從構件的端頭導入,其索力的測量也從索端的張拉千斤頂讀取時,計算索中的有效預應力時應考慮張拉時的各種損失;當索力的測定用索力測定儀直接在索段上讀取時,可不考慮預應力的各種損失.
2設計指標
3.2.1預應力鋼結構用一般鋼材和圓鋼拉桿的計算指標按《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的規定采用。
3.2.2預應力鋼絲束,鋼絞線或鋼絲繩的名義截面特性指標,彈性模量和破斷拉力等應根據廠家提供的數據確定.當缺乏廠家資料時可按本規程附錄確定.
3.2.3圓鋼拉桿螺紋連接的抗拉指標應按機械行業的《緊固件機械性能》標準GB/T3098.1,2,4,6,15確定.
3荷載和工況
3.3.1預應力鋼結構的荷載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的規定采用.
3.3.2對于采用多張法引入預應力的設計驗算,應作分階段結構強度和變形的控制,且采用該階段實際形成的荷載和預應力作用值.對于結構中的增載桿和卸載桿尚應采用不同的預應力分項系數.
3.3.3對于玻璃幕墻和采光頂預應力索結構,施工階段驗算時應作結構形態控制驗算。在無外荷載而僅有預應力作用情況下應保證結構的幾何形狀和內力分布符合設計要求.
3.3.4對預應力索結構中卸載索作不松弛驗算時,應采用荷載的標準值.
4剛度
3.4.1預應力鋼結構在活荷載作用下的撓度應符合《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中的有關規定,玻璃幕墻和采光頂預應力索結構在風載,活載等作用下的撓度應符合有關專業規范的規定.
3.4.2施工階段預應力反向撓曲的大小,一般亦不應超出3.4.1條的規定.
四.材料和錨具 4.1.1預應力鋼結構中普通鋼材的選用應符合《鋼結構設計規范》的要求,高強拉索可采用鋼絲束,鍍鋅鋼絞線,不銹鋼絞線,鋁包鋼絞線,高強度拉桿等,其材質應符合有關規范和標準的要求.
4.1.2高強鋼索在使用前應進行預張拉處理,以消除索中的非彈性變形,改善索的力學性能,預張拉值宜控制在0.45~0.55倍索的破斷拉力,持荷時間1~2小時,也可用反復超張拉3~4次進行處理,超張拉力值為0.6~0.7倍索的破斷拉力.
4.1.3錨具材料應滿足國家標準《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GB/T14370中的有關規定,不銹鋼絞線冷擠壓錨具和其他鋼絲束和鋼絞線澆鑄錨具應符合相關專業標準的規定.有關規定詳見附錄
4.1.4鋼索與錨具的連接強度應不低于索體公稱破斷荷載的95%.
4.1.5拉索成品外應作有效的保護,應能彎曲盤繞,盤繞直徑應不小于18倍索體的直徑.
五.結構體系與分析 Δ
玻璃幕墻用預應力索結構的體系與分析
5.1.0玻璃幕墻用預應力索結構的體系可分為索桿體系、索梁體系和索網體系三類。
5.1.1玻璃幕墻抗風用預應力索桿體系一般都采用豎向或水平向布置,由對稱雙索組成的平面索桁架,見附錄圖1~9。
該結構體系必須從體系的外部提供預應力的支撐以平衡體系中的預應力。
5.1.2玻璃幕墻用的自平衡索桁架,一般都采用豎向或水平布置,由對稱雙索和中心受壓桿組成。索拉力與壓桿形成平衡體系,預應力不會向外傳遞。中心壓桿與索的受力按索梁體系分析,壓桿按偏心受壓設計。
5.1.3玻璃幕墻抗風用的預應力索網分平面索網和空間索網二類。索網的變形和索中預應力的設置應滿足有關專業規范的要求。
5.1.4預應力索桿體系、索梁體系、索網體系的計算分析應采用考慮幾何非線性的彈性分析方法進行計算。
六.節點與連接構造 6.1.1玻璃幕墻用預應力索結構的連接節點可分為索(桿)端張拉節點、固定節點、轉折節點、交叉節點、索桿連接節點等。分別見附錄圖。
6.1.2拉索的端部應為鉸接,索端發生角位移時不應在錨具中產生彎曲應力。
6.1.3索的一端應設調節裝置,用以調控索的拉力,也便于索的更換,見附錄圖。
6.1.4拉索端部錨固和連接的承載力不應低于拉索的破斷拉力。
6.1.5索桿連接節點應對索提供足夠的壓緊力,防止索在節點中發生滑移。壓緊螺栓大小和壓緊力應通過計算確定。節點工作原理見附錄圖。
七、施工與驗收 1.鋼索的制作,包裝與運輸
7.1.1預應力鋼索應按設計要求的長度和錨固形式進行下料和組裝。設計下料長度時應綜合考慮張拉伸長值、冷擠壓錨的冷擠壓伸長值,和錨固張拉要求的構造長度等因素。
7.1.2預應力鋼索成品的包裝、運輸、保管應符合下列要求
1.每根鋼索上均應有相應規格、品種的標記和編號。
2.索外應有良好的保護,特別對索端螺桿的螺紋應做特殊的保護。
3.預應力索應順直,或成盤運輸,成盤運輸時,盤徑不宜小于20d和1米,且應作有效的包裝,防止碰撞損傷。
4.預應力成品索應堆放在通風干燥處,嚴禁受潮、淋雨,在地面堆放時應加墊木,防止錨具和索體受壓損傷。
2.鋼索的安裝和張拉
7.2.1預應力鋼索安裝前應先核對結構定位軸線、標高和有關連接節點的空間位置,相關尺寸等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對有關誤差應進行記錄,并做出處理。
7.2.2施工測量用的儀器、鋼尺、油壓表、索力測定儀等工具的測量精度應符合要求,并經過校驗和標定。油壓表的精度不得低于1.5級,索力測定儀的測力精度不得低于±5%。儀表的校驗期不宜超過半年。
7.2.3預應力的張拉應作雙控制,即張拉力的大小,索的伸長量等控制指標應按設計單位或施工單位技術部門提供的資料進行施工。對實際張拉力和伸長值應進行記錄,對張拉力和伸長值明顯不匹配的情況應及時提出報告,并會同有關部門進行處理后才能施工。拉索的實際預應力值與設計控制值之間的誤差不宜大于±5%。
7.2.4對于玻璃幕墻和采光頂工程中需要成批張拉的預應力索桁架,宜按多次反復,逐步施加預應力的施工工藝進行施工。每次施加的預應力值應控制在設計預應力值的20%左右。zui后一次預應力施加完畢,并間隔48小時以后對索力應再作一次復測和調整。
3.工程驗收
7.3.1預應力鋼結構工程驗收時應提供下列資料和記錄
●證件
1.材料質量、品種合格證件
2.材料變更和代用證件
3.預應力索及錨具出廠質量合格證
4.重大技術問題處理資料
5.其他有關資料
●記錄
預應力索張拉記錄(張拉方法,工具,工藝過程等)
索力測量記錄
隱蔽工程驗收記錄
4.預應力鋼結構相關構件質量驗收記錄
7.3.2除檢查有關資料、記錄外尚應進行外觀質量抽查。
7.3.3當提供的資料、記錄符合本規程,同時外觀抽查結果也符合《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5的要求時,即可進行工程驗收。
八、防護與觀測 8.1.1玻璃幕墻用預應力不銹鋼索,應經常清掃和擦拭,保證處于潔凈狀態。
8.1.2工程驗收后應每年檢查觀測一次,檢查內容包括:
1、用索力測量儀測量索力是否松弛,對索力松弛超過10%以上的索,必須進行補張拉。
2、索端錨固是否有松動、滑移,節點螺栓的緊固狀態是否異常,并及時作出處理。
3、索體保護是否良好,對有斷絲的索應進行更換。
8.1.3對遭遇強風、地震或火災高溫等災害偶然襲擊后的預應力索,應按8.1.2的要求進行檢查和維護。
附錄
附錄一 玻璃幕墻索結構體系附圖
1、 索桿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