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企在中國還好嗎?施耐德朱海說:活著,還要活下去!
閱讀:1611發布時間:2017-3-23
施耐德電氣,這家從*次工業革命起家,在李鴻章去歐洲采購大炮時就與中國產生過交集的法國公司,也是zui早進入中國的外企之一,今天在中國的發展計劃是什么?施耐德電氣執行副總裁及中國區總裁朱海的答案是:活著,活下去,還要活得更好!
2016年6月21日,在以“創新,無處不在”為主題的創新開放日活動中,施耐德電氣執行副總裁及中國區總裁朱海在其主題演講中,談到在中國的發展計劃時自問自答:“外資企業在中國還好嗎?”“活著,活下去,還要活得更好!”
活在新常態下
1836年由施耐德兄弟創立于法國的施耐德電氣公司,已成為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的*。1987年,施耐德電氣進入中國市場,伴隨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施耐德電氣獲得了豐厚的收益和強勁的增長。目前,中國已是施耐德電氣在的第二大市場,中國員工數量超過其美國與法國的員工數量。施耐德電氣近30%的業務在亞太地區,這其中zui大的貢獻也莫過于中國市場。
但是,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工業企業收入增長放緩。面對這樣的新常態,從2014年的下半年開始,朱海就帶領施耐德電氣中國進行組織結構的優化和效率提升。他說,“一個企業的管理者肯定要將眼光放長遠一些,根據未來的經濟走勢預測,做一些未雨綢繆的規劃。比如讓企業進行健康減肥,這對大家都有好處。”
在回答媒體提問時,朱海講了一個故事,在2014年上海市長顧問委員會上,各大跨國公司大佬們一直認為,未來中國經濟將遭遇一個成熟經濟體都會遇到的發展困難期,這在發達國家被視為常態,因為經濟起伏有周期性。但是,中國企業的*,包括在中國的跨國公司的們很少有這方面的經歷,缺乏相應的心理準備。這個小故事,讓朱海在經濟過熱時,就開始琢磨如何過冬,“當時別人都認為我是瘋子,但很慶幸我做了這件事情,所以,可以說我們非常順利地度過了2015年,而且2016年我們有一個非常好的開端。”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這是我們未來十年zui主要的戰略。”朱海解釋道,“就是說我們希望幫助用戶提高競爭力,降低成本,解決問題。”他舉例子說,“通過幫助中國企業提率,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幫助他們解決在當地運維中的問題;幫助一些食品飲料企業的產能效率提高10%~20%。總的來說,就是幫助客戶提高他們在國內以及市場的競爭力,實現共同成長。”
朱海總結施耐德電氣在中國成功的秘訣有四點:
*,專注。“我們只做能源管理和自動化。比如說,我們從來不進軍房地產等行業,純粹是靠專注于本行業獲得的利潤和現金流來支撐我們的業務發展。”朱海認為,這是未來中國企業都要思考的。
第二,重視人才。“我們在中國將近有一萬的白領員工,平均年齡34歲,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團隊,也是公司未來發展的希望。這是任何KPI衡量不出的財富。”朱海介紹說,為了讓公司走向化,吸引的人才,15年前公司做了一個痛苦的決定:將英語作為公司*的guan方語言,“這對一個法國公司,大批不會說英文的高管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這對我們吸引的人才非常重要。”
第三,堅持創新。不光是產品的創新,還在研發,業務模式上做創新。朱海說:“我對創新一個zui重要的理解就是你是不是經得起失敗,你曾經是不是經歷過失敗,你從失敗中學到什么東西。所以,我想以這個例子說明我們勇于嘗試創新的優勢。”
zui后一點,包容性。“我們很重視性別的平衡。”施耐德電氣內部有一個關于獎金的KPI(關鍵績效指標),是通過直接向我匯報,以及再下面一級管理層女性所占的比例。“此外,對跨國文化的認可。我們CEO認為各種不同文化的溝通可能會降低一點效率,但是會帶來更大的協同效益。所以施耐德電氣很看重對跨國文化的包容性。”這其中,朱海強調了“中國原創”。他說:“公司也賦予施耐德電氣中國很大的自主權,把中國當成一個公司來運作的企業。這里面有產品的選擇權,有研發權,還有并購、合作權。這是我們在這個行業里面,到今天為止不斷創新的重要原因。”
讓中國成為未來吸引人才的磁石
談到2016年,朱海希望,在下面這些領域能有所建樹,有所發展:
*,持續創新。“我們的創新現在已經走到了下一個階段,就是要利用中國的人才,中國的創新團隊為世界有所貢獻。所以施耐德電氣把中國不僅僅看成是一個市場,而是成為未來吸引人才的磁石。我們zui*的五百項工作里面,有15%是中國人,其中女性需占很大比例。”
第二,智能制造。
第三,一帶一路。攜手中國企業走出去。我們很響應李克強總理的號召,中外聯合共同開發一個第三方市場。一起走出去,一起分享經驗,共享勝利果實。
第四,綠色發展。“因為我們的業務在污水處理、分布式電網,食品安全、醫療、藥品各個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我們希望為這些領域的發展作出貢獻,當然還需要有可持續性。施耐德電氣已經成立了一個基金,在未來三年與合作伙伴成立一百所職業教育學校,在圍繞電氣化、智能化的終端人才培養上面走出一條路。這不僅需要資金的資助,還需要教材和資料的資助。”
所以,朱海強調,“只有順應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做好一個企業公民,我們在中國才能快快樂樂的發展,才能茁壯成長。”
鏈接:
朱海觀點1:智能制造不只包括機器人
現在很多人一說智能制造,以為就是買很多自動化設備,就是生產線上引入機器人。機器人不等于智能制造,為了自動化而自動化,可能會把好企業給拖垮了。因為,智能制造的核心不是機器人,它的核心是生產設備互聯互通,本質是要把制造過程中的黑盒子打開,把看不見的東西全部透明化,而不是簡單地采購智能設備。所以,企業發力智能制造一定要“先醫后藥”、量力而行,如果一個項目不能通過智能制造來帶動生產效益提升,那就沒必要為了自動化而自動化。
朱海觀點2:沒有智能硬件和連接設備的物聯網不會存在
我們在講物聯網的時候,需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是網絡,有人說是跑道,有人說是平臺。這個部分其實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我想說如果沒有廣泛的智能硬件和連接設備,整個物聯網是不會存在的。另一方面,物聯網是信息技術或者說IT技術,和OT技術的融合。
未來,傳統行業只有加上智能化和數字化的翅膀,才能繼續飛翔。在未來,IT技術是一個工具或者手段,會使得傳統行業得到升級。我原來在IT公司工作,深刻感受到IT技術可以dian覆傳統行業。所以施耐德電氣很希望憑借對整個運營的了解,包括人員管理、制造管理的機制,加上IT工具和大數據分析的手段,可以提率。像施耐德電氣這樣的公司準備通過我們過去十年的沉淀、對運營的了解,加上IT工具,在未來能夠給客戶提供更多的價值。這就是我們理解的未來物聯網的發展戰略。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