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數據的質量控制
(1)監測之前應確定水樣種類,然后根據水樣的性質選擇分析方法,以增加分析結果的可靠性。
(2)監測過程中重復2次測定,并通過加標回收率試驗進行質量控制。這樣做雖然增加了工作量,但對數據的準確性起到關鍵的作用。
(3)檢查儀器、玻璃器皿、試劑、藥品等是否符合要求,保證所配制藥品在正常使用期限內,對使用期限短且易變質的藥品應現配現用。
另外,在監測中,需對各項監測指標的原始記錄進行規范,各項監測指標應根據相應監測標準進行監測,所有必須填寫的信息都應反映到原始記錄中。
2、提高水質的措施
(1)監測點
污水滲透容易造成地下水的塊狀污染.在缺乏衛生設施的居民區尤其嚴重,這時候的水質監測點不但要設在水流的垂直方向上還應該在水流的平行方向上也設置監測點。這樣就能夠防止污染物在兩個方向上的擴散程度。對與滲透度比較小的蓄水層及滲井、滲坑等地區我們的監測點應該設置在距離他們比較近的地方,這樣就不容易造成污染。在監測水體的時候,我們要綜合考慮污染物的分布和擴散形式,根據地質條件、水源開采情況以及水化學特征等多種因素來確定水質監測點。這就是根據污染源的物理位置來進行水質監測點的選擇。
(2)科學的管理方法
科學的管理方法對水質監測結果的正確性有很大的影響。在對傳統的水質監測的方法使用的同時,我們要想保證正確的水質監測結果,應該大量使用專業的監測設備儀器。現在的設備儀器功能強大,不但能提高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可靠性,還能夠實現快速監測的目的。可以大大節省取樣、化驗時間,大大提高水質監測的效率。同時。儀器設備的穩定性可以保證測量數據的準確性,用儀器設備監測簡單易行,不需要一般方法中的配制試劑、更換試紙等繁瑣步驟,大大簡化了監測的操作復雜性,同時也保證了結果的可靠性。
(3)采樣頻率
在水質監測過程中通過有規律的水樣采集,可以增加水質監測結果的準確性。比如在每年的平水期和枯水期、多水期分別采樣測定,或者在每年的四季分別采樣測定。在有些地方則建立長期監測點,按月對水質進行監測。在一個采樣期內采樣1次。在監測飲用水時,更應增加監測頻率,即—個采樣期間兩次,其間隔至少10天以上。遇有異常情況時,更應當適當增加采樣監測頻率的次數。
(4)和樣品一起測定的,其實驗室的質控樣超出了允許的范圍
只有通過實驗室的質控樣而得到合格的測定結果,才能抱枕分析的過程中系統。往往誤差都發生在操作的環節中,因而必須保證使用適當的分析方法,可靠的監測作業指導書;合適的實驗室環境,保證實驗室的環境沒有干擾因素;分析儀器能夠正常的工作;使用滿足分析的要求的純水、試劑、容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