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2011年2月18日,超級電腦“沃森”打敗了人類,站在了與人類智力競賽的zui高領獎臺上。沃森的勝利讓許多人想起了它的前輩“深藍”:1997年“深藍”力克象棋世界*卡斯帕羅夫。這曾讓人類大呼:狼來了。
從“深藍”到“沃森”,人工智能已經向前跨越了一大步。電腦會代替人腦嗎?機械公敵會出現嗎?這成為很多人的憂慮。
一些科學家認為,正如宇宙學上存在著一個讓所有物理定律都失效的“奇點”一樣,信息技術也正朝著“超人類智能”的奇點邁進。計算機科學家雷蒙德·庫茲韋爾相信,這個信息奇點即將到來,那時,人工智能將超越人腦,人類的意義將*改變;那時人將“不人”,而是與機器融合,成為“超級人類”。
超級人類是否意味著不朽?人是否會與自己制造的機器融為一體,或將自己分拆在機器中上市?其實早在1964年,傳媒大師麥克盧漢就在《機器的新娘》中隱喻:人類只是未來機器的性器官(負責生產新機器人)。機器是人的延伸,反之,人也是機器的延伸。
人工智能始祖圖靈在上世紀50年代就曾做出預測:未來的電腦可能會思考。這一天正在到來,而且腳步匆匆。
當有一天機器有了思想,它們能像人類一樣思考,世界將會怎么樣?庫茲韋爾相信,這一刻不但無法避免,而且還迫在眉睫。根據他的推算,大約在35年之后,人類文明即將終結。那一年,就是2045。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