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牌,能夠做到口口相傳的牌子才稱得上品牌。它是給擁有者帶來溢價、產生增值的一種無形的資產,他的載體是用以和其他競爭者的產品或勞務相區分的名稱、術語、象征、記號或者設計及其組合,增值的源泉來自于消費者心智中形成的關于其載體的印象。
二、品牌的力量,它可以方便消費者進行產品選擇,縮短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過程。 選擇的品牌,對于消費者而言無疑是一種省事、可靠又減少風險的方法。它能造就強勢品牌能使企業享有較高的利潤空間。在傳統的市場競爭中,當消費者形成鮮明的品牌概念后,價格差異就會顯得次要。當給不同品牌賦予特殊的個性時,這種情況就更為明顯。品牌可以超越產品的生命周期,是一種無形資產。由于需求的變更和競爭的推動,除了少數產品,極大多數產品不會長久地被消費者接受。一般而言,產品都有一個生命周期,會經歷從投放市場到被淘汰退出市場的整個過程,包括投入、成長、成熟和衰退四個階段。但是品牌卻不同,它有可能超越生命周期。一個品牌一旦擁有廣大的忠誠顧客,其就可以經久不變,即使其產品已歷經改良和替換。如吉列(始于1895年)、萬寶路(始于l924年)、可口可樂(始于1886年)、雀巢始于1938年)。同樣,我國的不少在今天的市場競爭中依然有著品牌優勢,如同仁堂等。(
品牌如果不能給消費者帶來利益,這品牌就不能販賣,不能販賣的東西我們還塑造它干嗎?多做產品賣產品利益就行了。所以既然要塑造品牌,品牌就得有單獨的價值,它的單獨價值滿足和產品滿足是不一樣的,產品滿足的是消費者利益的需要性或需求性;而品牌滿足雖然也有需求性,但更多的是欲望性。
欲望就是心靈滿足,消費者為了自己心靈的滿足也會掏錢消費,這種滿足就是品牌帶給消費者的。品牌帶給消費者的是一種心靈需求的情感價值,這個價值也是利益。
三、品牌營銷戰略:一對一營銷
目前大多數商家都是一窩蜂地追求品牌營銷,但這只是表面上的“一對一”營銷,教會一個銷售人員做到熱心周到是一回事,至于真正掌握如何識別、跟蹤并與一個個的客戶打交道,進而做到產品或服務的“量體裁衣”,那實在是另外一碼事兒。
“一對一營銷”的核心思想是:以“顧客份額”為中心,與顧客互動對話以及“定制化”。
企業應該從關注*到關注個體顧客的“顧客份額”上來,關注本企業產品在顧客所擁有的所有該產品中的份額,并努力提升對這個份額的占有。
企業應該“與顧客互動對話”,企業應當對顧客個體及其消費習慣和行為都要了解,這種了解是通過雙向的交流與溝通來實現的。
企業要“定制化”。企業要想實施“定制化”不需要對現有的產品與生產模式作很大的改動。可以采取的方式有:捆綁銷售、在一定范圍內可變的配置、個性化的包裝、提供靈活的送貨以及個性化的售后服務、支付方式等。在長時間的累積中,顧客自然性的選擇,就構成了你這個產業的品牌。
營銷大師說:世界在消費麥當勞,其實是在消費美國快餐文化。而作為品牌,其在推廣產品的同時,實質是在推廣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企業文化,一種消費理念、一種購物習慣。
在相信品牌力量帶來的豐厚回報后,更多的企業都是蜂擁而至,目的很明確,消費帶來市場先機,消費帶來企業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