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深圳市芯云顯控技術有限公司>>技術文章>>TFT液晶顯示屏常用的極性變換方式
液晶分子的驅動電壓不能固定在某一個值不變,否則,時間久了,液晶分子會發生極化現象,從而逐漸失去旋光特性。因此,為了避免液晶分子的特性遭到破壞,液晶分子的驅動電壓必須進行極性變換,這就需要將液晶顯示屏內的顯示電壓分成兩種極性,一個是正極性,另一個是負極性。當顯示電極的電壓高于common(公共電極)電極電壓時,就稱為正極性;當顯示電極的電壓低 于common電極電壓時,就稱為負極性。不管是正極性或負極性,都會有一組相同亮度的灰階,所以當上下兩層玻璃的壓差絕對值是固定時,所表現出來的灰階是一模一樣的。不過這兩種情況下 ,液晶分子的轉向卻*相反,也就可以避免上述當液晶分子轉向一直固定在一個方向時所造成的特性破壞。常見的極性變換方式有四種,即逐幀倒相方式、逐行倒相方式、逐列倒相方式和逐 點倒相方式。
對于逐幀倒相方式,在同一幀中,整個畫面所有相鄰的點都擁有相同的極性,而相鄰的幀極性則不同;對于逐行倒相方式,在同一行上擁有相同的極性,而相臨的行極性不同;對于逐列倒相方式,在同一列上擁有相同的極性,而相鄰的列極性不同;對于逐點倒相方式,則是每個點與自己相鄰的上、下、左、右四個點,極性都是不一樣。
目前常見的個人計算機液晶顯示屏,所使用的面板極性變換方式,大部分都是逐點變換方式,為什么呢?原因是逐點倒相的顯示品質相對于其他的變換方式要好得多。表列出了逐幀倒相、逐行倒相、逐列倒相和逐點倒相四種極性變換方式的性能比較。
所謂Flicker現象,就是畫面會有閃爍的感覺,但并不是特意做出的視覺效果,而是因為顯示的畫面灰階在每次更新畫面時會有些微小的變動,讓人眼感受到畫面在閃爍。使用逐幀倒相的極性變換方式最容易發生這種情況。因為逐幀倒相的整個畫面都是同一極性,當這次畫面是正極性時,下次就都變成了負極性,假若common電壓有一點誤差,這時正、負極性的同一灰階電壓便會有差 別,當然灰階的感覺也就不一樣。在不停切換畫面的情況下,由于正、負極性畫面交替出現,就會出現Flicker現象。而其他面板的極性變換方式,雖然也會有此Flicker的現象,但由于不像逐幀倒相是同時整個畫面一起變換極性,只有一行或一列,甚至于是一個點變化極性而已,以人眼的感覺來說,就會覺得不明顯。
所謂Crosstalk現象,指的是相鄰的點之間,要顯示的資料會影響到對方,以至于顯示的畫面會有不正確的狀況。雖然Ctosstalk現象的成因有很多種,只要相鄰點的極性不一樣,便可以減少此現象的發生。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