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海峽兩岸機械電子商品交易會暨廈門對臺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臺交會”)歷時四天,于2010年4月11日在福建廈門圓滿閉幕。
在兩岸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下,本屆臺交會承借經濟復蘇回升和海峽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有利形勢,把握國家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歷史機遇,堅持“專業辦展、創新辦展、實效辦展”的基本思路,整體水平進一步提升,規模更大,活動更新,內容更實,專業更強,洽談更加活躍,成效更為明顯,主要有以下四大特點:
一、展覽規模擴大三成,專業展會品牌魅力凸顯。
經過十四年的發展,臺交會展覽規模逐屆擴大,水平不斷提高,亞洲*機電專業展的品牌形象已基本成熟并被業界廣泛認可。本屆臺交會共有800多家企業參展,展位總數達2547個(其中中國臺灣企業展位500多個),展覽規模同比擴大三成,再創歷史新高。本屆臺交會展覽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工程機械異軍突起,交易平臺作用凸顯。本屆臺交會同期舉辦了“2010中國(廈門)工程機械暨建材機械展覽會”。該展吸引了廈工、龍工、京龍機械、南方路機等70家整機生產企業和200多家零部件生產企業參展,展位達878個,比上屆增加近一倍(上屆470個),成為本屆臺交會的一大亮點。國內各大工程機械*——廈工、徐工、龍工、柳工、晉工等聚集一堂,其中,廈工參展面積達2000平方米,是本屆臺交會參展面積zui大的企業。據統計,工程機械展獲得外銷訂單金額達5000多萬美元,內銷訂單金額達2﹒07億元人民幣,意向金額約3.86億元人民幣。其中,廈工現場簽訂銷售合同1291萬美元;參展的徐工集團簽訂銷售合同254萬元人民幣,還現場達成了600萬元人民幣的意向合同。
二是企業薈萃,展覽專業水平提升。美國哈斯、美國哈挺、美國赫克、德國德馬吉、通快機床、西門子電器、人本軸承、東電能源科技、臺中精機、徐工、柳工等一大批在上有重要影響的參展。阿奇夏米爾、海太塑機、海天塑機、震德塑機、日本沙迪克、日本山崎馬扎克、日本天田、日本松下焊機、史丹利工具、OTC焊機、現代機床等企業繼續參展,老展商比例達七成以上。機械設備類企業特別是機床、橡塑機械等類型企業大幅度增加,儀器儀表及工控展區、工模具展區也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這說明臺交會專業化水準進一步提高,并形成一定的專業聚焦度,為采購商提供了一個方便快捷的采購平臺。
三是*登臺亮相,新品推介效應顯著。參展企業紛紛借助臺交會平臺推廣*成果的前沿產品,如:廈工展出的實現低排放和零噪聲的*臺CNG壓縮天然氣工程機械;通士達照明公司帶來了、壽命長達3萬小時的T5熒光燈;銘耀光電展示了其研發的10年僅耗1度電的LED小夜燈;廈門冠宇科技推出的柔性太陽能景觀燈;中國臺灣立穩機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展出的“溫馨家庭電梯”等,這些產品都成為了與會客商和參會媒體關注的焦點。臺交會成為兩岸企業*產品推廣的*平臺。
本屆臺交會緊跟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形勢,緊貼兩岸產業發展需求,圍繞LED照明、光通信、平板顯示、電子商務、人才交流、工程機械等產業舉辦了內容豐富的展、談、會活動,著力推動兩岸產業的交流與合作。大會成功促成了“海峽兩岸光通信產業聯盟”和大陸*“中國臺灣人才服務部”的成立,實現“祖國大陸工程機械批量直航中國臺灣”和“中國*低碳環保裝載機(廈工)銷售泰國”,并邀請了中國臺灣及東南亞的重機行業參訪團到會采購,為兩岸產業互動發展、推動海西建設及共同開拓市場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二、兩岸業界積極參與,專業客商進一步增多。
本屆臺交會繼續得到境內外專業客商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參會的境內外專業客商數繼續保持增長勢頭。截至4月11日12:00,本屆臺交會共吸引了來自31個國家和地區的34839名專業客商參會,比上屆增加3000多人,其中,境外客商5546人。中國臺灣仍是境外客商來源zui多的地區,參會臺商達2438人,占境外客商數43.9%。境外客商來源較多的其他國家和地區主要有: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日本、泰國、新加坡、美國、澳大利亞、香港等。
本屆臺交會也得到了境外專業商協會的熱情關注和積極參與。中國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臺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中華整廠發展協會、臺中世貿中心、中華電子商務產業協會、高雄市中小企業協會、高雄世貿協會、中國臺灣泛亞人力資源、中國臺灣慶豐集團、中國臺灣光通訊產業聯盟、中國臺灣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中國臺灣清華大學光電研究所、中國臺灣區照明燈具輸出同業公會、美國工商總會、香港廈門聯誼總會以及來自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印尼、新加坡等工程機械采購團共80多個境外專業商協會代表團參會,比上屆增加了20個團組。
三、論壇聚焦熱點專業務實,兩岸產業合作發展趨勢。
本屆臺交會共舉辦各類論壇研討會22場,涉及兩岸經貿交流研討、技術標準協商、產品技術推廣等方面,論壇研討會成為臺交會的重要內容。其中,舉辦了5場兩岸經貿合作類論壇,5場以制定行業標準,分析市場形勢等為主題的行業專題論壇,以及12場相關企業舉辦的專業技術類論壇。來自海峽兩岸112位嘉賓登臺演講,吸引了包括參展客商、科研機構代表及兩岸工商界人士在內的聽眾達5000多人次。總的來看,今年論壇研討會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海峽兩岸經貿論壇”呼應當前兩岸熱點,備受關注。作為臺交會的品牌論壇——“2010海峽兩岸經貿論壇”的主題為“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的簽訂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兩岸專家學者、企業精英以專業的視角探討了兩岸簽署ECFA的意義和作用,以及如何為海峽兩岸同胞謀求更多福祉,并一致認為簽署ECFA是大勢所趨,有利于兩岸關系從正常化走向制度化。該論壇對于深化兩岸合作、促進兩岸經貿關系發展產生了重要而積極的影響。
二是專業論壇推動兩岸產業合作,技術交流成為主體。以促進兩岸光電產業交流合作為內容的“2010海峽兩岸光電論壇”、“第四屆海峽兩岸平板顯示產業合作論壇”和“三網融合新政下,光通訊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等,密切關注“低碳生活”和“節能減排”;以促進兩岸電子商務交流合作為內容的“第三屆海峽兩岸電子商務發展論壇”和“2010搜索引擎營銷大會”,密切關注兩岸互聯網發展趨勢;“兩岸通訊產業物聯網發展與商機合作研討會”緊扣“物聯網”等新概念,進行了充分的交流探討。此外,參展企業和行業協會紛紛利用臺交會平臺舉辦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研討會、推介會,內容涉及產品發布、技術推廣和市場開發等,如:山崎馬扎克機床(上海)有限公司舉辦了“后危機時代*制造業發展趨勢”,德國葛利茲鋼廠舉辦了“葛利茲模具鋼材的特性和運用”,廣州博創機械有限公司舉辦了“BS-III伺服節能技術推廣”,廈門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舉辦了“廈工叉車產品專場推介會”,廈門成業辰機械有限公司舉辦了“數字化高密度粉末輸送裝置及‘柔性噴粉工藝’”和“發那科機器人噴涂技術推廣”。總體而言,技術交流推廣成為論壇研討會的主體。新技術、新產品、新概念等層出不窮,紛紛亮相,成為了本屆臺交會的特色之一,說明臺交會成為兩岸企業新技術、新產品的有效推廣交易平臺。
三是系列論壇加盟舉辦,信息分享發布平臺作用凸顯。經濟學家易憲容教授舉辦了題為“當前金融市場形勢及未來投資機會”的專題講座。大會還舉辦了首屆“海峽商業論壇”,兩岸業界學者對兩岸商業資本的融合和發展進行了交流,并探討了中國企業新增長模式。此外,還舉辦了“首屆海峽兩岸數字化學習與未來教室高峰論壇”、“走進東盟-對外承包工程、工程機械產品的機遇與挑戰研討會”等專業論壇研討活動,對數字化教育、節能減排、節能照明、電子商務、搜索引擎等行業進行了充分的交流探討。臺交會成為兩岸企業進行經貿合作交流、共拓市場和信息分享發布的重要平臺。
四、投資貿易對接匯聚商機,洽談氣氛熱烈成果豐碩。
今年,組委會根據海峽兩岸產業的熱點和產業優勢,重點推出了三場投資貿易對接洽談活動:一是“海峽兩岸投資貿易對接會”。現場共有17家中國臺灣企業和130多家大陸企業以及來自沈陽、安徽、河南等地政府機構入場對接。據統計,預先撮合對接約200場次,有效洽談境內廠商36家,現場達成2個訂單,金額為260萬美元,意向合作金額達545萬美元。其中,嘉達科技即將入駐廈門軟件園。二是“節能照明采購對接與信息發布會”。共有11家采購商和80多家供應商入場對接,現場達成了4000萬美金的意向訂單。三是“現代節能照明示范工程供需對接會”。共有42家中國臺灣廠商和來自西安、威海、杭州、柳州和蚌埠等35個國內城市路燈管理部門的80名客商以及福建省各園區260人進行了對接洽談。5家境內企業在現場進行了產品發布,10家企業進行了產品展示。項目對接會立足海峽兩岸行業特色和市場需求,針對性較強,實效性明顯,為兩岸業界特別是中國臺灣與海西的投資貿易與合作搭建了一個快捷的平臺。
此外,在展館展商買家洽談活躍、供銷兩旺,參展企業普遍反映比上屆的參展效益更可觀,大部分參展企業接獲了金額可觀的訂單和合作意向,如參展的美國哈斯、美國赫克分別簽約500萬人民幣、100萬人民幣的訂單,連續8年參展的漳州明鑫焊接現場簽約250萬元人民幣、意向協議達500多萬人民幣,力勁集團現場簽約了800萬元人民幣訂單,日本山崎馬扎克簽約480萬元人民幣訂單,中國臺灣震雄集團簽約200萬元人民幣訂單,中國臺灣建德簽約170萬元人民幣訂單,協鴻工業現場銷售機器幾十臺,簽約額達400多萬元人民幣。
臺交會在堅持專業辦展的同時,始終注重兩岸大交流平臺建設,同期舉辦了一系列對臺特色鮮明的配套活動,使臺交會在促進兩岸各界“交流、交易、交友”方面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屆臺交會同期舉辦“海峽兩岸名特優商品展”,共設292個展位,展示了兩岸特色商品、農產品、工藝品、食品以及家庭日用品等,得到了與會客商的廣泛參與,現場氣氛熱烈。此外,組委會在繼續舉辦“第五屆中國臺灣地區專業人才暨大學畢業生大陸就業洽談會”、“第九屆海峽機電人才交流大會”和“2010海峽兩岸(廈門思明)民俗文化節”的基礎上,還首演了“大型南音交響——《陳三五娘》”等活動,進一步豐富了臺交會的內容,密切了兩岸同胞的情誼。
本屆臺交會繼續得到境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報道。*、*、*、*、*、中國廣播電臺、*、中新社、*、科技日報、*財經日報、*、香港鳳凰衛視、中國臺灣東森、中視、中天、聯合報、中時旺報等50家境內外媒體的446名記者參會。*、*等都對大會開幕進行了重點報道并推出了系列報道,*一套、二套、四套在開幕當天對本屆臺交會進行了報道,香港鳳凰衛視及中國臺灣各有關媒體都推出了系列報道,*還對臺交會開幕式進行了現場直播并推出了系列報道。據不*統計,大會期間各媒體共發出各類消息報道2100多條。新聞媒體的廣泛報道,進一步擴大了臺交會的品牌度和影響力。
為了給參展參會的境內外客商提供一個良好和安全的交流、交易、交友環境,廈門市對本屆臺交會的綜合保障工作高度重視,各相關部門在安全保衛、衛生防疫、交通、住宿、餐飲以及城市美化等方面都作了精心的安排部署,確保廈門以文明、整潔、美麗的形象展現在八方賓客面前。
新的時期,新的使命。在兩岸關系持續走向和平發展、海西建設正進入關鍵性時期的歷史性機遇下,臺交會所承載的兩岸經貿交流的平臺作用將進一步凸顯。我們將繼續秉承“專業化、化、市場化、信息化”的辦展思路,緊跟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形勢,緊扣兩岸產業發展優勢和熱點,進一步先行先試,將臺交會打造成為在上有重大影響的專業機電展會,同時繼續積極鼓勵社會各界和海峽兩岸相關機構組織各種不同類型的“交流、交易、交友”活動,讓臺交會這座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亮麗的“彩虹金橋”煥發出更新更亮的光彩,為推動兩岸經濟共同繁榮和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做出新的貢獻。
海峽涌春潮,彩虹架兩岸。讓我們相約第十五屆臺交會,明年四月美麗鷺島再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