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GHR耐高溫柔性硅橡膠電纜
1 范圍
本規范規定了高溫環境或有酸堿腐蝕等場合下使用的額定電壓0.6/1kV擠包硅橡膠絕緣硅橡膠護套電力電纜的產品名稱、結構、尺寸和試驗方法、檢驗規則。
1.1 額定電壓 rated voltage
電纜的額定電壓是電纜設計、使用和進行電性能試驗用的基準電壓。
額定電壓用U0/U表示。
U0表示任一主絕緣導體與“地”(金屬屏蔽、金屬套或周圍介質)之間的電壓有效值;U為多芯電
纜或單芯電纜系統任意兩相導體之間的電壓有效值。
在交流系統中,電纜的額定電壓應至少等于使用電纜的系統的標稱電壓,這個條件對U0和U值都適用;在直流系統中,該系統的標準電壓應不大于電纜額定電壓的1.5倍。
系統的工作電壓應不大于系統額定電壓的1.1倍。
1.2 尺寸值(厚度,截面積等)定義
1.2.1 標稱值 nominal value
的量值并經常用于表格之中,在本規范中通常標稱值引伸出的量值考慮規定公差,通過測量進行檢驗。
1.2.2 近似值 approximate value
一個既不保證也不檢查的數值,例如由于其他尺寸值的計算。
1.2.3 中間值 median value
將試驗得到的若干數值以遞增(或遞減)的次序依次排列時,若數值的數目是奇數,中間的那個值為中間值:若數值的數目是偶數,中間兩個數值的平均值為中間值。
1.2.4 假設直徑 fictitious value
按GB/T 12706.1-2002 附錄A計算所得的值。
1.3 有關試驗的定義
1.3.1 例行試驗 routine tests
由制造方在成品電纜的所有制造長度上進行的試驗,以檢驗所有電纜是否符合規定的要求。
3.3.2 抽樣試驗 sample tests
由制造方進行,按規定的頻度在成品電纜試樣上,或在取自成品電纜的某些部件上進行的試驗,以檢驗電纜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3.3.3 型式試驗 type tests
按一般商業原則對本規范所包含的一種類型電纜在供貨之前所進行的試驗,以證明電纜具有能滿足預期使用條件的良好性能。該試驗的特點是:除非電纜材料或設計或制造工藝的改變可能改變電纜的特性,試驗做過以后就不需要重做。
2 使用特性
2.1 額定電壓:U0/U為0.6/1kV
2.2 電纜導體額定工作溫度:正常運行時,180℃;短路(最長持續 5s)時:350℃。
2.3 電纜的允許彎曲半徑
——無鎧裝層的電纜,應不小于電纜外徑的6倍;
——有鎧裝或屏蔽結構的電纜,應不小于電纜外徑的12倍。
3 電纜型號和產品表示方法及電纜規格
3.1 型號
電纜常用型號如表1
表1 電纜型號
型號 | 名稱 |
YDGR GG2G GG3G | 銅芯硅橡膠絕緣硅橡膠護套電力電纜 銅芯硅橡膠絕緣鋼帶鎧裝硅橡膠護套電力電纜 銅芯硅橡膠絕緣細鋼絲鎧裝硅橡膠護套電力電纜 |
注:本表中未列出的電纜型號可按下面的規定組成。 |
3.2 代號
3.2.1 導體代號
第1種、第2種銅導體 (T)省略
第5種導體(軟結構) R
3.2.2 絕緣代號
硅橡膠絕緣 G
3.2.3 護套代號(包括擠包的內襯層和隔離套等)
硅橡膠護套 G
3.2.4 鎧裝代號
雙鋼帶鎧裝 2
細圓鋼絲鎧裝 3
雙非磁性金屬帶鎧裝 6
非磁性金屬絲鎧裝 7
3.2.5 外護套代號
硅橡膠護套 G
3.3 表示方法
產品用型號、規格及本規范編號表示。
3.3.1 產品型號的組成和排列順序如下
外護套
鎧裝層
內護層
導體(第1種、第2種銅導體省略)
絕緣
舉例:
(1)銅芯硅橡膠絕緣硅橡膠硅橡膠護套電力電纜,額定電壓為 0.6/1 kV,3+1 芯,標稱截面 35mm2,中性線截面16mm2 表示為:
YDGR-0.6/1 3×35+1×16
(2)銅芯硅橡膠絕緣硅橡膠內套鋼帶鎧裝硅橡膠護套電力電纜,額定電壓為 0.6/1 kV,3+1芯,標稱截面25mm2,表示為:
GG2G-0.6/1 3×25+1×16
電纜燃燒特性代號和表示方法及燃燒特性要求符合GB/T 19666的規定。
3.4 電纜規格
電纜規格見表2
表2 電纜規格
芯數 | 導體截面范圍mm2 | | 芯數 | 導體截面范圍mm2 |
1 | 0.75~300 | 4 | 1~240 |
2 | 0.75~300 | 3+1,4+1,3+2 | 2.5~240 |
3 | 0.75~300 | 5 | 1~240 |
多芯電纜中性線導體截面見附錄 A(規范性附錄)。 |
4 導體
導體應是符合GB/T 3956 的第1種或第2種裸退火銅導體或鍍金屬層退火銅導體,或者第5種裸銅導體或鍍金屬層退火銅導體。
5 絕緣
5.1 材料和性能
絕緣應為硅橡膠混合物。
5.2 厚度
絕緣厚度的標稱值應符合表3的規定。
絕緣厚度的平均值應不小于標稱值,其處厚度應不小于標稱值的90%-0.1mm。
任何隔離層的厚度應不包括在絕緣厚度之中。
表3 絕緣標稱厚度
導體標稱截面 mm2 | 絕緣標稱厚度 mm | 導體標稱截面 mm2 | 絕緣標稱厚度 mm |
0.75 | 0.8 | 35 | 1.2 |
1 | 0.8 | 50 | 1.4 |
1.5 | 1.0 | 70 | 1.4 |
2.5 | 1.0 | 95 | 1.6 |
4 | 1.0 | 120 | 1.6 |
6 | 1.0 | 150 | 1.8 |
10 | 1.0 | 185 | 2.0 |
16 | 1.0 | 240 | 2.2 |
25 | 1.2 | 300 | 2.4 |
7.3 性能
7.3.1 絕緣物理機械性能符合表4的規定。
表4 硅橡膠絕緣和護套物理機械性能
序號 | 試驗項目 | 單位 | 絕緣 | 護套 | 試驗方法 |
G | G |
1 1.1 1.2 2 2.1 2.2 3 3.1 3.2 4 5 | 老化前機械性能 抗張強度 最小 斷裂伸長率 最小 空氣烘箱老化后機械性能 處理條件 ——溫度(偏差±2℃) ——持續時間 老化后抗張強度 最小 老化后斷裂伸長率 最小 熱延伸試驗 試驗條件 ——溫度(偏差±3℃) ——處理時間 ——機械應力 試驗結果 ——載荷下的伸長率 ——冷卻后的伸長率 抗撕試驗 抗撕強度 最小 耐酸堿試驗 | N/mm2 % ℃ h N/mm2 % ℃ min N/mm2 % % N/mm | 5.0 150 200 240 4.0 120 200 15 0.2 175 25 - - | 6.0 150 200 240 5.0 120 200 15 0.2 175 25 4.0 附錄B | GB/T 2951.11 GB/T 2951.12 GB/T 2951.21 JB/T 10696.7 附錄B |
8 成纜和填充物
8.1 成纜
多芯電纜的絕緣線芯應絞合成纜。
8.2 填充物和隔離層
絕緣線芯間的間隙允許采用非吸濕性材料填充,填充物應不粘連絕緣線芯。
成纜線芯和填充物可以用非吸濕性材料薄膜帶繞包隔離層。
填充物和隔離層在電纜額定工作溫度下應不會熔融。
9 內襯層
9.1 結構
金屬鎧裝電纜應采用擠包或繞包型內襯層。
9.2 材料
用于內襯層的材料應是與絕緣使用溫度等級相當的硅橡膠或其它相當的材料。
9.3 內襯層厚度
內襯層厚度的標稱值應符合表6的規定。擠包內襯層的處厚度不小于標稱值的80%-0.2mm,繞包內襯層的平均厚度不小于標稱值的80%-0.2mm。
擠包的內襯層應不粘連絕緣線芯。
表6 內襯層標稱厚度
擠包前或繞包假設直徑d mm | 擠包內襯層厚度 mm | 繞包內襯層厚度 mm |
d<20 20≤d<40 | 1.0 1.2 | 0.6 0.9 |
40≤d<60 | 1.6 | 1.2 |
d≥60 | 2.0 | 1.4 |
10 金屬鎧裝
10.1 金屬鎧裝類型
本規范包括鎧裝類型如下:
a) 圓金屬絲鎧裝
b) 雙金屬帶鎧裝:
注:經制造方與購買方協商一致,額定電壓0.6/1kV,導體截面不超過6mm2 的電纜,可采用鍍鋅鋼絲編織鎧裝。
10.2 材料
圓金屬絲應是鍍鋅鋼絲、銅絲或鍍錫銅絲、鋁絲或鋁合金絲。
金屬帶為涂漆鋼帶、鍍鋅鋼帶、鋁或鋁合金帶,鋼帶應采用具有商品質量認可的熱軋或冷軋鋼帶。
在要求鎧裝鋼絲滿足最小導電性的情況下,允許在鎧裝層中嵌入足夠的銅絲或鍍錫銅絲,并應確保達到這項要求。
選擇鎧裝材料時,尤其是鎧裝作為屏蔽層使用時,應特別考慮存在腐蝕的可能性,這不僅為了機械安全,而且也為了電氣安全。
除特殊結構外,用于交流回路的單芯電纜應采用非磁性材料。
10.3 鎧裝金屬絲和鎧裝金屬帶的尺寸
圓鎧裝金屬絲的標稱直徑和鎧裝金屬帶的標稱厚度應分別符合表7和表8的規定。
鎧裝金屬絲和金屬帶的尺寸低于標稱尺寸的量值應不超過:
——金屬絲:5%;
——金屬帶:10%、
表7 圓鎧裝金屬絲標稱直徑
鎧裝前假設直徑d/mm | 鎧裝圓金屬絲標稱直徑/mm |
d ≤10 10<d ≤15 15<d ≤25 25<d ≤35 35<d ≤60 d>60 | 0.8 1.25 1.6 2.0 2.5 3.15 |
表8 鎧裝金屬帶標稱厚度
鎧裝前假設直徑 d/ mm | 金屬帶標稱厚度/ mm |
鋼帶或鍍鋅鋼帶 | 鋁或鋁合金帶 |
d ≤30 | 0.2 | 0.5 |
30<d ≤70 | 0.5 | 0.5 |
d>70 | 0.8 | 0.8 |
10.4 結構要求
圓金屬絲鎧裝由單層或雙層金屬絲繞包在內襯層上,并且金屬絲之間間隙的總和應不超過一根金屬絲的直徑。
鎧裝金屬絲總間隙檢查:實測鎧裝金屬絲及鎧裝層外徑后,按下式計算鎧裝金屬絲總間隙相當于金屬絲的根數:
式中: N ——鎧裝金屬絲總間隙相當于金屬絲的根數;
N0 ——鎧裝金屬絲實際根數;
D ——金屬絲鎧裝層的實測外徑,mm;
d ——鎧裝金屬絲(包括防蝕層)的實測外徑,mm;
a ——金屬絲繞包角,(o);
L ——實測金屬絲繞包節距,mm。
金屬帶鎧裝由雙金屬帶左向螺旋狀間隙繞包在內襯層上。外層金屬帶的中間大致在內層金屬帶間隙上方,包帶間隙應不大于金屬帶寬度的50%。
11 外護套
11.1概述
所有電纜都應具有外護套。根據供需雙方協商,在外護套外允許有適當的保護層。
外護套通常為黑色,若制造方和購買方達成協議,允許采用非黑色的其他顏色,以適應電纜使用的特定條件。
11.2材料
外護套為硅橡膠混合物,外護套材料應與絕緣的耐溫等級相適應。
11.3厚度
擠包護套標稱厚度值TS(以mm計)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TS = 0.035 D + 1.0
式中 :D——擠包護套前電纜的假設直徑,mm。
上式計算出的數值應按四舍五入修約到 0.1mm。
無鎧裝的電纜和護套不直接包覆在鎧裝上的電纜,其單芯電纜護套的標稱厚度應不小于 1.4mm,多芯電纜護套的標稱厚度不小于 1.8mm。
護套直接包覆在鎧裝上的電纜,護套的標稱厚度應不小于 1.8mm。
包覆在光滑圓柱體表面的外護套(例如擠包內襯層、金屬護套或絕緣上),其厚度測量值的平均值, mm ,應不小于規定的標稱厚度,其最小測量值應不低于規定標稱值的85%—0.1mm。包覆在不規則圓柱體表面的護套(例如沒有內襯層的無鎧裝多芯電纜護套:擠入纜芯空隙,或者直接包覆在鎧裝上,金屬屏蔽上或同心導體的護套)和隔離套的厚度 ,其最小測量值應不低于規定標稱值的80%-0.2mm。
11.4性能
護套物理機械性能符合表4的規定。
12 成品電纜
12.1導體電阻
電纜導體在20℃時的直流電阻應符合GB/T 3956中的規定。
12.2成品電纜絕緣電阻常數20℃時應不小于1500MΩ·km。 工作溫度下的絕緣電阻常數應不小于0.15 MΩ·km。
12.3電壓試驗
12.3.1 5min電壓試驗:成品單芯電纜應經受3500V工頻浸水電壓試驗5min不擊穿,多芯電纜應能經受工頻3500V電壓試驗5min不擊穿。
12.3.2 4h電壓試驗:成品電纜絕緣線芯應經受環境溫度下,浸水至少1h、試驗電壓為4U0的工頻電壓試驗,電壓應逐漸升高并持續4h,試驗過程中應不發生擊穿現象。試樣長度(10~15)m。
12.4 成品電纜的絕緣機械物理性能應符合表4的要求。
12.5 成品電纜的護套機械物理性能應符合表4的要求。
12.6 成品電纜標志
成品電纜的護套表面應有制造廠名稱、產品型號及額定電壓的連續標志,標志應字跡清楚、容易辨認、耐擦。
13 試驗方法和檢驗規則
13.1 產品應由制造廠檢查合格后方能出廠,每個出廠的包裝件上應附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
13.2 每批抽樣數量按交貨批至少抽取1個試樣,也可由供需雙方協議規定。抽樣檢驗項目的結果不合格時,應加倍取樣對不合格項目進行第二次試驗,仍不合格,應對整批產品逐一進行試驗。
13.3 產品外觀應在正常視力下逐批檢查。
13.4 產品按表9規定的試驗項目進行試驗驗收。
14 交貨長度
根據雙方協議長度交貨。
雙方如無協議時允許交貨長度為:
成圈長度為100m,成盤長度應不小于100m。
允許長度不小于20m的短段電纜交貨,其數量應不超過交貨總長度的5%。
長度計量誤差不超過±0.5%。